【中美貿易談判】劉鶴意外不以「習特使」身份赴美 中美談判重大利空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10/08 12:40

最後更新: 2019/10/08 13:20

分享:

分享:

中美高級別貿易談判本周四登場,中國商務部公布表團名單,率領中方團隊的副總理劉鶴沒領「國家主席特使」銜頭,意味外界此前預期落空。觀察人士指,這是談判成果的不利訊號,當中可分兩層面理解:一是預期雙方不會在此次會談簽訂文件,二是磋商能否為下次「習特會」鋪路尚是未知之數。

美國白宮香港時間昨夜證實,美國高級官員將於10日開始,在華盛頓迎接高級中國代表團,展開最新一輪貿易談判。

CNBC預期落空 意味中美談判未必有突破

而中國商務部隨後今早公布,應美方邀請,國務院副總理、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將率團訪問華盛頓,於10月10日至11日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、財政部長姆欽舉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。

中方代表團主要成員包括商務部部長鍾山,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,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,中央財辦副主任、財政部副部長廖岷,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,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,中央農辦副主任、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,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。

值得注意是,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(CNBC)日前曾報道,作為中方首席談判代表的劉鶴,今輪談判會領銜「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」身率團赴會。但觀乎中方今早公布,這一強烈預期並沒有實現。

「習特使」身份為何如此重要?觀察人士指,原因是劉鶴倘領有這一銜頭赴美談判,意味他獲授權作重大決策,代表談判很可能有重大進展;相反,沒此頭銜則反映今輪可能只是一次實務性磋商,未必有重大成果。

訊號一:中美不會在今輪談判簽文件

事實上,「習特使」是談判氣氛的「雨晴表」。劉鶴今年2月參與華盛頓回合、即中美第7輪談判時,便帶着這個代表國家元首的銜頭,彼時有傳兩國很可能會在談判結束後發表「備忘錄」、標誌獲階段性成果。

但隨後「備忘錄」未有實現、中美據報也在撤銷關稅、中國經濟結構等問題互不讓步,劉鶴在5月再赴美、參新一輪談判時已不帶「習特使」銜;據報當時中美談判已陷膠着,後話更是特朗普「翻枱」宣布升級對華關稅措施。

中美高級別貿易談判本周四登場,中國商務部公布表團名單,率領中方團隊的副總理劉鶴沒領「國家主席特使」銜頭,意味外界此前預期落空。

分析指,劉鶴本周沒有領銜「習特使」身份赴美,代表他沒有獲授權代表國家元首、為國家簽署涉外文件;在此前提下,中美估計不會在今次會談中,簽署實質文件緩和貿易戰、更遑論達成臨時貿易協議。

劉鶴沒被賦予更大權力參與本輪談判,也意味他未必能在談判中作重大決定,包括增加採購美國商品等「策略性讓步」,以為兩國創造持續談判的窗口。

訊號二:劉鶴未必能敲定「習特會」

分析人士更估計,由於劉鶴不代表元首,反映他未必能為習近平再度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作決策。一般相信,下一個「習特會」窗口,是11月智利登場的亞太經合組織(APEC)2019年峰會。

還有一點值得留意的,是白宮公布中美代表即將會面的聲明中,指本周談判的議題包括強制技術轉移、知識產權、服務業、非關稅壁壘、農業和貫徹執行等6大項,但不包括美方最關心、中美矛盾最大的中國經濟結構和產業補貼問題。這意味這輪談判,難以實質彌合中美之間分歧。

本報記者:鄧國強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